热点内容

【信技学“习”进行时】 《实践论》研读报告

作者:李志熳    时间:2018-05-15 16:33:20   点击: 次


我之前并没有读过太多毛主席的文章,但在看了老师所列的书单以后,我果断选择了这篇《实践论》来作为研读对象,可能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吧,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开始了对实践论的研读。


由于研读报告可能有些长,所以我先介绍一下这篇研读报告的思路,首先是《实践论》的创作背景,其次是我对《实践论》作出的一个提纲式的概述,然后是我在阅读过程的思考感悟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后提出的看法,接着我写了《实践论》对我们的指导意义,另外,我结合论文重点对认识与实践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总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今后应该如何做。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所写的论文著作,创于19377月。虽然时光流逝,可这个话题却依然是如此新鲜,值得我们讨论。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论。这种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地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表现在实践第一的观点、认识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以及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思想等等的提出和展开。这些思想和观点,从理论上再现了中国革命的辩证发展过程,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对它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从论文的写作思路来看,首先,文章阐明了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实践在认识地位中的地位。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其次,文章阐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指出认识过程要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和由理论到实践两次飞跃。实现两次飞跃之后,认识运动既完成了,又没有完成,因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无限的,是阶段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接着,他又阐述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强调绝对真理是有的,但它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此外,文章还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指出通过实践来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对文章进行研读后,我个人觉得我们至少应该了解和把握《实践论》的基本内涵,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仔细钻研其要义,领悟它所蕴含的精神财富!


对于它的世界观意义:实践固然重要,但实践不是一切。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再积累一定资料的同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当然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正如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这也就是我们从书本上所了解到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它的方法论意义:在阅读《实践论》和一些对《实践论》的观点及看法的同时,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的方法论意义有于两点,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是一切认识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毛主席指出:无论何人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或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可能生活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我们新中国成立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全国人民一道,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但在当时,许多事情无先例可循,因为实践已经证明,苏联的经济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并且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此时一切的实践都是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且还处于摸索阶段的,而之后的很多进步也都是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创造的。另外,20世纪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不仅解决了中国经济中的一些沉疴痼疾,使国民生产总值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它还将中国带入了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为中国进入世界市场提供前提,更确切的说是为中国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从建国以来所确定的理论性认识最重要的是在于与时俱进。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认识是有其局限性的,所以与时俱进是尤为重要的。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我们就要不断的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认识才能不断深化,理论才能日趋完善,并形成真理指导实践。而这在《实践论》中也有提到。


同时,我觉得《实践论》对我们日常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处理事务的方法具有指导意义。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有感性到理性,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在对任何事情没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于作出任何结论。


而在应对、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先要观察事物的外在属性,尽可能多地从不同侧面观察事物的特性,详细的描述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从感性上对其进行整体感知。另外,我们要注意观察事物的内在属性,探寻事物的内在属性,尽可能地多举事物内在特性之间的各个要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相结合作用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则起到根本性决定性作用。我们在认识事物发展的时候,不仅要分清事物发展所处的阶段、地位,运用普遍的、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之。对事物的外在形式,表象的东西进行观察、分析进而上升到事物内部特性的认识,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论实践的第一次飞跃。


在实现实践论第一次飞跃之后,我们应该将实践认识理论返回的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考验,进一步去指导实践。我们学习、认识、观察事物过程就是理论联系指导实践的过程。我们学习别人的正确的东西,用之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反之,我们在实践的同时也检验了别人理论的正确与否,重复往返,不断深入。正确的理论不断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认识和发展。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从各方面来看,我们都可以看出,在这篇文章里,毛主席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识源于实践”,“认识”即“知”,而“实践”即为“行”。毛主席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它也暗示真理是通过实践发现的, 而真理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种“知行合一”的理论也符合唯物论中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源于实践,认识可以指导实践,而实践又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同时,该著作也说明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倾”和“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认识与实践是相互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我们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要用到这一原理,必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言之有物,不说空话。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自我。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改造自己,进而认识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上帝安排给我们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因为此两者是相互依赖,彼此制约的。我们认识世界就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需正确地认识世界。这需要我们提高自己观察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勿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能人云亦云。


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进而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当然真理是相对的。这需要我们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必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又是坚持和继承为前提的。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同时,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必须应该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不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知识武装自己,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注重理论实践创新,激发自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的激情,不断拓展自己的新视野。不断探索科学真理,弘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做到看清对象,有的放矢,对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想付诸行动。不断提高认识和实践的素质的能力,争取做有为的青年,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分享到:

0

上一篇: 我院召开党支部书记2017年度工作述职大会

下一篇: 【信技学“习”进行时】 研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