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攻坚路漫漫 志在巅峰不辞遥

作者:周欣    时间:2017-12-30 20:53:40   点击: 次

导语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转眼间,我已经离开了华师二十余载,这个我曾经学习、生活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地方。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转眼间,我已经离开了华师二十余载,这个我曾经学习、生活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地方。对于毕业多年后再回到这里的我,还是无不萦绕着一种熟悉的氛围。如今母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大气派的校门,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校园,一切都说明着母校给我带来亲切感的同时又有着全新的感受。我1995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现在的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这里我度过了最难忘的四年大学时光:在文华图书馆埋头苦读,在桂子山的林荫道上朗朗背书,在体育场里巅峰对决,在实验室里挑灯夜战,母校留下了我求学的身影,塑造了我的学科知识结构。华师还有很多有德行且拥有很高的教学造诣的老师,他们对我的影响都很大。比如当年的辅导员骆军老师,当时我们与他的年纪相仿,所以相处起来特别融洽,和学生打成一片。还有很多信技系的老教授,比如傅德荣教授,他以幽默而和蔼的教学风格让枯燥的课程变得趣味无穷,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我过去学习的被动与死板,激起了我对数学和科研的热情与主动。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谦和的风范,以及耐心认真的科研精神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从这些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做好自己的本分,不断地积极进取并奉献自己帮助周围的人。



 除了学业,华师还给了我一个宽广的平台,让我自由参与各式各样的学生活动,征文比赛、数学建模大赛等等。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我奋斗的起点。桂子多情,华师有爱!母校的爱,不是儿女情长的牵绊,而是润物无声的百年传承,坚守有道的精神风骨。在母校的四年时光里,我收获的不止书本上的科学知识,更有来自师长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同窗情谊。感恩母校,她不仅给我渊博的知识,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放飞远大的理想,走向无比宽阔的新天地。

 从华师毕业后,学业和生活各方面的压力侵袭而来,人生就像高压锅,压力大了,自己就熟了,但我一直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离开母校进入中科院武汉物数所读研,因为当时核磁共振波谱仪资源紧张,实验要事先约机,学生一个学期只能约一次,根本满足不了自己的实验要求,于是我提出自己修旧仪器并加以利用的方案,得到了领导和导师的认可和支持。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修复利用80MHz的旧谱仪,把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硬件构造搞得一清二楚。花那么多精力修理仪器有人质疑,但我却认为,如果我不修仪器肯定不能成功,修了仪器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即便仪器修不好我也算学了一门技术。相比于其他人做核磁共振技术、方法和应用研究,专注修理仪器的我在当时算是“非主流”。我曾三天三夜没睡觉,但修仪器对我的科研人生帮助很大。也正是在修仪器中我的科研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让我成为物数所第一个毕业后去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的人。从物数所博士毕业后,我又在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不断学习和研究。从物理走到化学,从生物再走到医学。青春如引人入胜的旋律,奋斗是永不停歇的舞步,奋斗的青春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切实途径。对科学研究而言,需要有把冷板凳坐热的精神,这需要坚定的目标作为支撑。面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我2009年选择了回国研究。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针对肺癌是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因,拟发展中国自己的肺部磁共振成像仪器,解决医学影像技术中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的核心挑战,“点亮”肺部,真真切切为老百姓能有点贡献,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来回馈社会,在国家进步的潮流中最大化地发挥个人价值,真正实现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中国梦’。



 学习使得一个人有丰富的知识,但同时,要实现梦想还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当我们毕业离开校园踏入更加现实的社会,就等于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征程里不会每天都是晴空万里,岁月静好。当人生的挑战来临,是软弱的逃避问题,放弃追逐,还是秉持梦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母校华师,有着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有着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精神。生命不是焦急地等待,而是坚定地行动,行动的标准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宠辱不惊,淡然处之。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无论何时,都要清醒的认识自己,不狂妄自满,也不妄自菲薄。内心强大的人,才是真正有思想的人。强大的内心会让人受用终身。

 一直以来我都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房子来作准,而是应以她的毕业生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教育不仅是育人,更要让人懂得回馈。一个人成功地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奇迹,成长的每一步无一不得益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哺育。因此懂得回馈,便懂得了生活和幸福,幸福就是人与人之间良性回馈的感受。一个懂得回馈的人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有责任的人。‘忠诚博雅、朴实刚毅’,‘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华师校训和华师精神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华师学子,于我当然也会伴随一生。

文章来源:

http://sp.ccnu.com.cn/2016/story/index.php?r=default/column/content&col=5&id=311


分享到:

0

上一篇: 【校友风采】我校校友孙宁导演拍摄中国首部鸟类电影《鹭世界》

下一篇: 我院院友刘佳利当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